最后一个大招!微信小程序新增六个功能

1. 个人开发者可申请小程序

  小程序初期只允许企业、媒体和机构进行发布,很多有兴趣的个人开发者都被挡在门外,像我这样的好奇分子也是不得已才注册了个体工商户,而且还要微信认证。站在微信角度来看,初期这个策略是合理的。小程序主要目标是对接服务,企业媒体和机构才是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初期也更需要精品来做示范,企业的产品标准和开发能力更有保障。小程序是个新玩法,在被全面测试之前太早开放个人可能导致不可控的风险,个人作品数量多质量差也会给审核团队带来很大的压力。上线3个月后终于开放个人,意味小程序风险已被检验,审核团队的磨合已就绪,各种扫描工具也跑顺畅了。而之前上线的企业在小程序上发力渐止,迫切需要一波活水的刺激,微信应该也很期待个人开发者能为小程序贡献些新的玩法创意。

2. 公众号自定义菜单点击可打开相关小程序

  经过3个月体验,我作为一个开发者也是一个用户,必须得承认小程序即搜即用的愿景是不存在的,线上入口太深,而且没有固定位置是两大硬伤。没有稳定的流量入口,对于无法在线下玩转二维码的企业,想把业务寄托在小程序上完全不现实。同样因为入口的问题,小程序要替换服务号的任务也执行得很艰难。之前微信开放了公众号和小程序的绑定,在公众号资料页增加了小程序的入口,为线上企业提供小程序服务增加了一条曲径,估计效果不太理想。对商家来说,每多一层页面跳转就多一个流失环节,顺水推舟和趁热打铁才是他们想要的能力。而微信在公众号菜单增加小程序入口,而且可以自定义页面和参数,这意味小程序可以彻底替代之前的公众号开放体系。小程序是小程序,公众号也可以是小程序。另外结合第一点,个人公众号也能绑定个人小程序,未来个人公众号的生态将不止是内容阅读,当前有影响力的个人公众号都应该开始考虑使用小程序来创造一点化学反应,比如现在红火的内容付费、粉丝经济。目前微信给的限制还是很严格,公众号和小程序必须是同一个主体才能进行绑定。我个人非常期待将来产生和开放托管型小程序,公众号作者不需要懂得小程序开发和维护,在后台选择不同的小程序插件嵌入即可自行使用。

3. 公众号模版消息可打开相关小程序

  这是对第2条的补充,其实大家更希望能通过公众号文章的启动小程序,比如“阅读更多”的入口,这才符合商家想要的顺水推舟。但这相当于打开了从朋友圈启动小程序的口子,小龙现在还不愿意破这个戒。

4. 公众号关联小程序时,可选择给粉丝下发通知

  这条一般。每个月可添加5次小程序,不知道会不会被人用来做小程序的反复Push。

5. 移动App可分享小程序页面

  这条有点意思,目的同样是用小程序来升级H5。以前玩个APP想分享给好友,好友没安装APP的话只能在H5里体验或者被转去应用市场,现在可以先在小程序里体验一下了。不过还有三个问题:1. 用户进入小程序就进了个黑洞,无法跳出再到应用市场里去下载2. 只支持分享到群聊,不支持朋友圈,一条腿不方便3. 厂家要同时开发APP、小程序、H5(为了朋友圈),很贵很折腾

  大招!扫一扫启动小程序固然好,但小程序才出生3个月,而二维码在中国已经流行很多年了,很多企业已经印制了大量的二维码供自己的APP专用,为了对接微信而搞一套新标准只能是一些新小企业的选择。微信此项功能在对外发布前就优先接入了自家入股的摩拜单车,极大方便了使用。对中国的用户来说,打开微信的扫一扫的熟练度比打开摩拜扫一扫的熟练度至少得高个10倍吧。我也不用再吐槽摩拜这么大一家公司APP启动图标竟然不支持Force touch了。现在除了摩拜,其他家单车也可以接入,遍地的自动售货机也可以。此举将极大提高微信的影响力,对小程序生态推广有重大影响。对了,此功能只针对内容为普通链接的二维码(http://和https://开头),如果已有的二维码是厂家自己之前自己定义的协议那就蹭不上了。URL的校验也确保了只能自家链接启动自家小程序。

  就在小程序火的一趟糊涂的时候,如果你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小程序,且又刚好是:工具类、生活服务类、电商类(比如餐饮、百货、团体、工作室、俱乐部)等等,别人已经使用小程序实现各种功能效益的时候,而你却还在犹豫要不要做小程序?(另:承接各种网站建设、APP、公众号开发等)

关键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